喂养和大便问题 《默克家庭诊疗手册》

喂养和大便问题

新生儿的喂养和大便问题通常不是病理性的,一般能自行缓解或通过调节日常饮食解决。

溢奶和呕吐

婴儿在喂奶时或吃完奶不久拍背时,常常溢出少量牛奶,这是正常现象。吃奶太快,咽下空气也可溢奶,改用坚硬的、带小孔奶头的奶瓶可减少溢奶。在喂奶过程中不时地拍打小儿背可减少溢奶。即使采取最佳的喂养方式,喂奶过量也可引起溢奶。正常情况下可有持续少量溢奶。

此外,大量呕吐为病理性的。反复喷射性呕吐提示有胃幽门梗阻或狭窄。小肠梗阻呕吐物常常含有黄绿色的胆汁,应引起医生重视。某些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(血中乳糖水平高)可引起呕吐。如果呕吐发热和/或嗜睡提示感染。

喂养不足

婴儿吃饱后常常变得很安静或很快入睡,未吃饱的婴儿在进食后不安静或进食后1~2小时仍不睡,有饥饿感。如果在头4个月内每周体重增长低于200~250g,为体重增长过少,提示喂养不足,喂养不足偶尔也可引起死亡(见第257节)。

为了解有无喂养困难或严重疾患,医生应向父母了解婴儿的喂养情况。体重增长不足的母乳喂养儿,应连续数次测量喂奶前后的体重,以准确地估计摄入的奶量,人工喂养的小儿可增加配方奶的总量。

喂养过量

成年后的肥胖问题有时是始于婴儿期的喂养过量。同样,父母肥胖,婴儿也可能肥胖。如果父母都肥胖,婴儿有80%的可能性肥胖。参照标准生长曲线,如果体重增长过快,控制体重的增长速率是有益的。

腹泻

新生儿每天排便4~6次,母乳喂养儿排便次数更多,大便呈泡沫状,尤其是在添加辅食前。如果婴儿有食欲不振、呕吐、体重下降、体重不增或血便应加以注意。

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引起突发的严重腹泻,感染常常是小婴儿急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。持续数周或数月的轻度腹泻,常怀疑以下几种情况:粥样泻(肠吸收不良综合征)、囊性纤维病、糖吸收不良综合征和过敏性疾病。

粥样泻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。麸质,小麦中的主要谷类蛋白,在小肠粘膜内引起过敏反应,导致食物中的脂肪吸收不良(见第110节),患儿有吸收不良、食欲不振、苍白、浮肿、大便恶臭。该病患儿应禁食麦类食物。

囊性纤维病 是一个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包括胰腺的遗传性疾病。胰腺囊性纤维化后不能分泌足够的酶来消化蛋白质和脂肪,引起大便中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丢失,继发营养不良和生长缓慢,大便多且恶臭。胰腺提取物口服替代可改善症状。

糖吸收不良 是小肠缺乏某种酶不能消化特定的糖从而引起糖吸收不良,例如,乳糖酶缺乏不能消化乳糖。酶可能先天缺乏或继发于小肠感染而暂时不足。这种婴儿只有在饮食中去掉乳糖才不会发病。

少数婴儿对牛奶过敏出现腹泻、呕吐、血便,当用大豆配方的奶制品取代后症状很快消失,再进食牛奶又可能重新出现症状。有些婴儿不能耐受配方奶,也不能耐受豆制品。婴儿一般不会对人乳过敏。

便秘

由于婴儿大便的次数变化较大,因此很难准确定义便秘的含义。同一婴儿可能一天大便4次,而有时又可能两天才大便1次。

多数婴儿排便硬或大便量多会有轻微不适,而某些婴儿排软便时反而哭闹。3个月以下的婴儿肛门轻度狭窄,引起排便费力和大便变细。医生通过一个指套检查肛门可作出诊断,扩张肛门1~2次常常可以缓解症状。

大块粪便可能撕裂肛门(肛裂)。肛裂可引起排便疼痛和少量便血。医生用肛门镜可观察裂口。婴儿肛裂一般无需治疗可很快愈合,可使用温和的大便软化剂以便肛裂愈合。

便秘持续存在,尤其是在生后一个月内就出现的便秘,可能提示有比较严重的疾患存在,这些疾患包括先天性巨结肠(神经支配异常,巨大的大肠)或甲状腺功能低下。

上一页:早产儿视网膜病
当前页:喂养和大便问题
下一页:坏死性小肠结肠炎

默克家庭诊疗手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