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节 颅内压降低reduc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| 《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》 |
第二节 颅内压降低reduced intracranial pressure颅内压降低系指一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压低于0.70kPa,临床常有头痛、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疲倦乏力和精神障碍等表现。 【病因和机理】 引起颅内压降低的原因分为两类:即原发性与症状性,原发性者病因不清,症状性者多见于颅脑外伤后,长期使用高渗脱水剂,胰岛素休克治疗后及颅内血管痉挛致脉络丛分泌受抑制,使脑脊液产生过少等。 【临床表现】 低颅压临床表现几与高颅压无法区别。起病可呈急性亦可缓慢,表现有头痛、头昏、眩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耳鸣、眼花、疲倦乏力等。部分患者可有共济失调、意识障碍、精神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。视神经乳头郁血,边缘模糊。体征有颈项强直、Kernig征阳性。 【鉴别诊断】 (一)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(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,简称PIH) 可见于任何年龄,男女无差别,起病可急可缓,头痛轻重不一,位于颈枕部居多,可向额顶部放散,亦可延至肩背,直立及头动时加重,平卧后缓解。可伴不同程度的颈强直、头前屈时疼痛,阳性Kernig性,以及外展神经不全麻痹等体征。除头痛外常有头昏、眩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耳鸣等。亦可有轻重不一的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、精神障碍及发热、多汗、血压波动、直立位心动徐缓、晕厥发作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。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低于0.7kPa。 (二)颅脑外伤后颅内低压综合征(cramiocerebral trauma intracranialhypotension syndrome)当发生开放性颅脑外伤或中、轻型闭合性颅脑外伤后,可因①脑脊液鼻或耳部大量流失;②颅脑外伤后反射性脉络丛分泌机能抑制;③脑脊液吸收增加;④休克及长期使用高渗脱水药物等引起。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挤压性疼痛,可伴有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乏力、虚弱、厌食、脉搏细弱、血压偏低等,严重时有精神萎靡、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表现。上述表现与体位有关,卧位或头低位时症状减轻或消失,坐位或立起时症状加重。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。 (三)胰岛素治疗和电休克治疗(insulin therapy and electric shock treatmentEST)胰岛素休克与电休克治疗有后继低颅压的报道。胰岛素休克后继低颅压虽经大量补糖,仍不见苏醒,昏迷愈陷愈深,此时有可能存在低颅压,腰椎穿刺可证实。
|